在社會與日常生活中,老年人應當是安享晚年的時候,但就有一些老年人有著自己創業的夢想,從而實現自己的創業征程,其中材料中的褚時健就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。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的創業成功經驗吧!
開始種植褚橙的時候,褚時健還是保外,從人生跌落谷底,遭遇牢獄之災、喪女之痛,種種打擊并沒有摧毀褚時健。在他身上非常鮮明地體現了企業家的素質:直面殘酷現實并且擊敗它。
選擇種植“褚橙”,源于褚時健當時了解到美國新奇士,他說:新奇士的外觀漂亮,口感不行,價格卻賣得很貴。一個有利條件是,橙子是他老家云南華寧縣的傳統作物。他后來常告訴員工,現在還不能得意,如果哪天橙子的外表、那才是真正的牛。褚時健說:“干什么都要爭!”
有個細節是,坐車的時候他喜歡車開得很快,別人都有點暈了,他還很興奮。80多歲的老人,不想輸給時間,更不想輸給所謂的命運。褚時健老伴馬靜芬說:“以前社會上有很多人說,你褚時健搞得那么好,那是因為政策好,得天獨厚,交給挑扁擔的都成。他做果園,就是想否定這個。”
時隔六年,橙子上市,褚時健再次利用人脈資源,實現褚橙順利銷售。根據記者2009年的采訪數據,當年全國系統就要幫他消耗1千噸左右,紅河集團的廠長是褚時健的弟子,前幾年,每年紅河集團就幫他消費400噸,當時產量也才1千多噸。
不過,這不是“褚橙”做起來的關鍵原因。“褚橙”有褚時健本人的人脈、資源、名氣等因素的加成,但“褚橙”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,本質的原因還是褚時健把他的企業家管理能力運用到種植中。
那里離玉溪有200多公里(褚時健家在玉溪),1963年到1979年,褚時健在嘎灑辦過糖廠。他準備東山再起的時候,他選擇在這里承包2400畝土地種植冰糖橙。嘎灑屬于干熱河谷地帶,氣溫很高。玉溪25攝氏度的時候,這里能達到35攝氏度。這易于冰糖橙轉化糖分,口感更甜。
2002年開始種植褚橙,褚時健那時已75歲。這些年,80多歲的他每個月下地8~10天,對果園管理盯得非常細致,嚴格管理。從玉溪到嘎灑果園,200多公里,全是山路,行車至少3個多小時。褚時健打電話通知次日8點到果園開會,第二天不錯準時到,所以沒有一個下屬敢遲到。
在附近,褚時健的弟弟褚時佐也在種果園。當地人說,差別大著呢。他弟弟的果園,工人上班還像大鍋飯時代,上午7、8點幾十名農民一窩蜂地到田地干活,下班時再一轟而散,幾十個人在一起,肯定會有偷工減料的、渾水摸魚的。但這在褚時健的果園行不通,每個技術員、每戶農民干得怎么樣,存在什么問題,他都很清楚。
褚時健到果園時,吃住就和工人一起,一起吃飯,一起聊天,深知工人的想法和情況。他對質量把關極嚴,品種不好的、個子太小的、質量不好的橙子,他都讓農民摘掉,這是怕別人說:這是褚時健種的橙子,如果差了,丟臉,也壞名聲。據褚時健說,以前他在紅塔時,不在集團辦工,他一般在田地間考察,質量就是這樣出來,質量也和氮磷鉀成分有關,還有農民的技術,他關注農民質量。
凡事親力親為,重視技術,力爭,這些都是褚時健到84歲仍未丟棄的性格標簽。從2002年開始種植自己并不熟悉的冰糖橙后,他更要依靠自己對細節的嚴格掌控,確保二次創業的成功。果園的技術員張偉告訴記者,冰糖橙是一種非常費人工的作物。年初要剪梢,果樹能吸收足夠的陽光;開花后要保花保果,結果后要控制果實的大小、外觀;生產環環相扣,一年四季不得閑。這正合了褚時健“閑不住”的性格。
幾千畝的橙子都達到自己設定的質量,在于工人,對于80高齡的褚老如何管理工人?一部分是支付給農民的。果園按照面積又轉為承包給農民管理,每月支付農民500 元工資做生活費,到摘果的時候,按照公斤數量給予農民獎勵。
2009年一公斤0.5元,每戶果農產量能達到四五十噸。褚時健采取激勵措施,將果園的利益與農民利益捆綁在一起。農民非常現實,滿意就干,不滿意就不干。褚時健與農民打交道多年,能把握農民的心態。
記者11月底致電褚時健果園的一位負責人,了解到今年的數據:2013年估計產量有1萬噸,批發價為10-14元/公斤,預計收入在1億元以上,利潤估計有幾千萬元。但褚時健并不滿足,大舉擴張,除了原有的云南新平縣嘎灑鎮2400畝果園外,又在新平縣漠沙鎮種了3000多畝,在永勝縣金沙江邊種了1300多畝,加上嘎灑鎮周圍擴充的果園,目前種植規模已經有一萬畝。在嘎灑的果園中間,褚時健投資2500萬元建了一座酒店,明年將投入使用,作為觀光旅游用。
在人生的旅途中,人們會面對一系列的挫折與打擊,勇敢面對,才能讓自己更加完善,不會被擊倒。上述材料中80歲老人褚時健,憑借自己的堅信與努力,了他老年的輝煌人生。給了現代創業者一個很大的啟發,不放棄,機會是不會拋棄你的,讓你的事業獲得成功。
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