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的大學生涯中有很多課余休閑時間,其中不乏有一些貧困學生會利用這段空閑時間勤工儉學。其中就有自安徽的錢俊冬,利用課余時間走上了創業路,憑著自己的努力,3年掙回50萬元。這是一個怎樣的致富傳奇呢?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的致富歷程。
錢俊冬家在安徽無為縣興龍村,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農民。1998年,父母做小生意貼補家用時被騙,家中一下欠了6萬元的外債,而當時錢俊冬正讀高二。這樣的變故讓全家人的生活一落千丈,而這也直接影響了他的學習。1999年高考,被老師們寄于厚望的錢俊冬落榜了。
為了盡快還清家里欠下的債務,錢俊冬跟隨父母北上天津,靠父母在街邊擺攤賣燒雞、燒鴨等鹵制品賺錢,除了給父母幫忙,錢俊冬就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時間學習,經常學到凌晨,功夫不負有心人。
2000年,錢俊冬以優異的成績上了長安大學,這是興龍村個大學生。但是短暫的喜悅之后,5600 元的學費加上住宿費又讓一家人一籌莫展,“再窮我也要上大學!”錢俊冬倔強地對父親說。全家人東拼西湊,臨近開學時,錢俊冬帶著父母借來的僅有的2000 元,踏上了到西安的求學之路。
湊不夠學費怎么辦?一位老鄉提醒他,可以申請緩交。入學后生活費、學費的壓力卻沒有從錢俊冬生活中走開。開學第二天,宿舍門突然被敲開了,一位大三的同學走進來說:“你們需要隨身聽嗎?質量不錯,一部80 元……”這個不速之客,讓錢俊冬突然茅塞頓開。他立即買了地圖,從上面找到西安恢復路批發市常他次批發了6部,不到兩天的工夫就被同級的新生購買了。
拿著賺到的200多元,錢俊冬上學以后次有了塌實的感覺。此后,錢俊冬的“商業敏感”更是不斷地閃現,不斷挖掘著校園里的商機,零售電話卡,給新生統一訂購游泳褲,到宿舍銷售電話機。2001年10月,APEC會議在上海召開,看到各國首腦都身著唐裝亮相,錢俊冬當即意識到唐裝會火起來,于是他獨自到無錫、上海等地訂購唐裝,然后發回安徽老家,一轉手就凈賺3萬元。
已經不再為錢而發愁后,錢俊冬在2001年11月參加了長安大學首屆創業計劃比賽。為什么不把紙上談兵的創業計劃變為生活中的實踐———自己創業,錢俊冬的想法與同校的崔蕾、張健濤兩同學不謀而合,于是2002年4月從事校園經濟的“三人行信息服務中心”成立了,他們與各高校的后勤部門聯系,給新生宿舍配裝電話,9月新學期開學時,服務中心輾轉于我市各大高校,一天就安裝了2000多部電話,獲利5萬元。
創業并沒有影響到錢俊冬的學習,大二時他就通過全國英語四級考試,還利用課余時間,自學了《經濟學》《會計學》《市場營銷》等課程,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。去年8月,在一些社會力量的幫助下,錢俊冬終于注冊了自己的信息通訊公司,注冊資本50萬。現在他的公司已經擁有8家分店,正式員工16人,其中8人都是在校大學生。而100多名兼職人員中絕大多數都是貧困大學生。
錢俊冬信仰的一句格言:“沒有鳥飛的天空我飛過。”面對大學生創業這個新鮮的話題,他頗有感觸地說,“是到了大學生轉變舊的就業觀念的時候了,創業,自己給自己造飯碗”。
在現代的市場環境中,無論你的家庭條件如何,無論你身處何處,你有創業激情,有勇于奮斗、敢于嘗試的的精神,一定會打造屬于你的精彩人生。
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