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創業的夢,能把夢想付諸實踐的人卻是少之又少,那些沒有實現夢想的人缺的是什么呢?缺的是斗志,只有意志堅定,再困惱也朝著希望邁進。下面這個傳奇創業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也許他的創業成功不可復制,但是那些留在創業路上的迷茫、彷徨,艱難、困苦,那些智慧、才華,快樂、朝氣、激情,每一個創業者都曾經有過。他就在你我中間,他的今天就是每一個創業者的明天。
早在2001年9月,我曾編發過一條“蔬菜殘留超標,市場急需蔬菜機器”的信息,沒想到這條信息引來了許多讀者的電話。后來的一段時間,我都在留心尋找能提供蔬機的可靠廠家,想不到現在有人帶著機器主動找上門來。
我在電話中大概了解了他所說的蔬菜脫毒機器,知道是利用臭氧的原理。他跟我說了很多臭氧的知識(后來,我到網上查了資料,也對臭氧的功能有詳細的了解),也談到機器的種種好處。但我想眼見為實,于是跟他提出我要到廈門實地去看看他所說的一切。未了,我告訴他說,如果你所說的機器真像你說的那樣,我們可以為你免費宣傳。
他爽快地答應了。接下來,我就等他來電話定下我去廈門采訪的時間,可是總不見他有消息給我。就在我對他有了一絲懷疑的時候,他給我來了電話。于是,2002年4月的一天,我從重慶去了廈門。
在廈門眼見到胥定國的時候,他穿一件白色的風衣,年輕、俊朗、充滿朝氣。在出租車上,他告訴我,1999年他從上海來到廈門,他喜歡這里。在廈門的兩天時間里,我對胥定國有了初步的了解,對他說的“蔬菜脫毒機”有了認知。
廈門之行,讓我無意中走進一個創業者的生活,并有幸跟蹤真實地記錄了他的全部。1975年胥定國出生在大巴山區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,從6歲開始上學時,為了給家里每天節約2角錢的渡船費,他天天繞道幾十里山路到學校上學。胥定國是班上成績好的學生,但是供他讀書的錢卻越來難以從泥土里刨出來了。
懷揣著偷偷借來的100,從沒有出過遠門的他上路了。憑著書本上的知識,他獨自一人到了桂林,不辯方向的他在火車站廣場轉了一圈,身上的錢便被人洗劫一空,他只好步行去湛江,走了兩天兩夜之后,酷暑和饑餓將他擊倒。一位拾荒人見他昏倒在街頭,給了他一瓶水和撿來的半碗方便面,他才緩過了一口氣。一個小孩子,個頭也不高,沒有哪一家工廠愿意用他。所幸的是,胥定國在湛江找到了一個賣盒飯的工作。但這樣掙錢太慢,聽人說去海南砍甘蔗能掙更多的錢,于是,他又去了海南。砍甘蔗真能掙錢,但卻是成年人都不愿意干的苦活,半個月累下來,胥定國掙到了800。砍完甘蔗,他又跟著大人們去割橡膠。
憑著自己的微薄之力能改變家人的處境,小小的胥定國有著一種的快樂和幸福。從此他認定了打工--掙錢--讀書,自己命運的人生之路。以后的每一年暑假,胥定國都會外出打工,廣州、深圳、北京、上海……火熱的打工城市他幾乎跑遍了。憑著打工掙來的錢,他完成了初中、高中的學業,順利地進入了大學經濟管理系。
1997年胥定國大學畢業,他放棄了分配到家鄉縣城的工作來到上海,開始尋求自己人生新的起點。在上海,他應聘到一家臺資企業。在這家公司,胥定國受益非淺。3個月后,他被提升為人事部課長,在任職的半年多時間里,通過科學、創新的管理,他為公司節約了管理費100萬元。年底,他被提升為部長,老總為他的智慧獎勵了25萬元現金。
為自己打工,干一番事業,是胥定國的夢想。1999年 ,胥定國來到廈門,用打工積累的27萬元資金獨自創業。筆生意,販賣甲魚。從越南運甲魚到廈門,還沒來得及賣,就被全部沒收,17萬元血本無歸。
事后他才明白,當初只聽別人說在廈門賣甲魚賺錢,他卻連貨物進出國門需檢驗、檢疫等基本法規都不清楚。1999年底,他用剩下的10萬元與廈門當地一個朋友合作成立了食品公司,生產鮮榨果汁飲料。雖是一個小投入的項目,卻很快有了效益,而且發展勢頭良好。可讓人想不到的是,不到一年,合作者燒掉了公司的財務賬本,也不肯退還胥定國的本錢。胥定國又一次鎩羽而歸。
連連的失敗,胥定國沒有敢告訴懷有身孕的妻子。當初接她到廈門結婚時,妻子跟她家里人的曾勸他用一部分錢買一套房先安定下來,可是他執意租了房子,用這筆錢來創業。他曾經給妻子許諾在新居中迎接他們的孩子,現在也只能成為一個遺憾的謊言了。因為再過一個月,妻子就要分娩了。
2001年10月的一天晚上,胥定國和妻子一道去一位朋友家里做客。在去朋友家的路上,胥定國心里起了向朋友借錢的念頭,可是,在朋友家整整5個小時,除了跟人談笑風生,他就是沒有將借錢的事說出口。晚上12點,從朋友家出來往回走時,突然下起了雨,因為太累,妻子再也不肯走路了,執意要坐出租車。胥定國為難了,他身上只剩下了3元錢,連坐一輛5元錢的摩托車也不夠。妻子見他半天沒動靜,委屈得嚶嚶地哭了。她什么都明白了,流著淚對他說:連坐車的錢都沒有了,你死要面子還硬撐,不好意思借錢就去打工吧。
妻子的眼淚讓他心酸。男人活在世上就是為責任而活,為使命而活,他的責任是保護好妻兒,他的使命是干一番事業。下一步怎么走?找個地方打工能暫時減緩眼前的困窘,可是不到萬不得已胥定國卻不想再去打工。再次創業卻沒有資金,沒有項目,沒有方向,機會又在哪里?思慮再三,他決定先借一筆錢,等妻子分娩后再作打算。
此時的他就像是一張久而未動重又拉滿的弓箭,有了目標,待勢而發。第二天,當他對朋友說了自己的發現時,沒想到,朋友扔給他一本雜志,上面刊登了一篇廣西農技員寫的“開家蔬菜配送店”的文章。胥定國一口氣讀完,當即決定,到廣西南寧去考證。
在朋友那里借來車費,胥定國上路了。坐了火車又坐汽車,總算找到了那個農技員。在離南寧300公里的一個小縣城見到他時,他正指揮著四五個工人忙著給蔬菜配送,一片忙碌,看來文章中說一天配送2噸蔬菜并不虛假。胥定國跟他說明來意,問在哪里可以買到機器。農技員拿出一張廣東某廠給他的銷售代理委托書說,自己在代理此廠生產的大型商用蔬菜機,可以在他這里購買。進一步的合作可以,但需先交5萬元錢。
即使在今天寫下這些已經成為事實的文字,我還在想一個問題:同樣的機遇,同樣的環境,要是換了別人,也許不一定會成功。可是在胥定國身上,這種成功的烙印從一開始就深深地打在他的身上,這是為什么呢?
我將這個疑問拋給胥定國,沒想到他說:“如果一件事情你有了的把握再去做,你連入局的機會都沒有了,有50%去做也許還有一半的機會,有30%就干。成功或失敗全靠自己努力,它們各占一半。創業也好,干事也好,都需要冒險!我相信謀事在人,成事也在于人!”
妻子面臨分娩了,為了放手一搏,胥定國說服妻子回到了湖南娘家生產。分別前,他滿懷歉意地對妻子做出誠信的:半年以后,他在廈門以新的姿態迎接她們母子。在上海打工時,他與妻子小趙相識相戀,一起走過風風雨雨。小趙含淚點頭,他理解他,也相信他。
2002年1月,胥定國在房東老伯處借了2萬元錢,一頭扎進了中國消毒市常站,他到了珠海的那個廠家,在和公司老總進行6次交談后,他終于拿下了小型家用消毒機的全國銷售代理,并按照市場細分原理,將以前工廠生產命名的消毒機,改名為蔬菜脫毒機。
代理權是談下來了,可是簽訂合同卻需要正規的公司法人營業執照。而這時,胥定國是既沒有錢也沒有資金注冊公司。他決定先借朋友的公司去簽合同,然后再想辦法注冊公司。可是8萬元的代理金卻成為了一座大山橫亙在胥一國面前再也無法逾越,他只好3萬5千地四處求借。拉下臉面分別找了20多個同學、朋友,籌到了6萬元,剩下的2萬元,在一個做貨運的老鄉處借到。
2002年4月我到廈門時,胥定國絲毫沒有一點負債者焦慮的流露,那時,他跟我談得多是蔬菜脫毒這個產品,他給我做現場演示,又帶我到廈門幾家大的凈菜超市體會市場的潛在需求。他的自信、樂觀、執著,讓人相信他一定能將蔬菜脫毒做成一個事業。
2002年8月,我第二次到了廈門。這一次,是因為擔心而去。因為,雜志的文章登出去以后,我陸續接到幾個讀者的電話,說他們交了錢,遲遲沒有收到機器。雖然這些代理商都實地去看過了才交錢,但他們還是擔心被騙。
我比他們更擔心,急忙趕到廈門:電話不斷,胥定國忙得亂成一團。在幫他接完幾個咨詢電話后,我問他是不是有代理商交了錢沒發貨,他回答說有,但是現在已發出去了。我還是感到他是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,我想知道真相。胥定國并不回避我的問題,于是對我講了這幾個月內發生的事情。
次我離開廈門后,胥定國便一邊申辦公司,一邊忐忑不安的等待文章發表。等待的過程是痛苦的,可更痛苦的事情還在等著他。5月初,當他跟廠家溝通發貨時,具體經辦的人告訴他:不交齊12萬元,一件貨也不能發貨。胥定國一聽,頭都大了。無計可施的他只好硬著頭皮再溝通,卻沒有結果。他急了,如果有了客戶來,他拿不出機器給別人,豈不是等于自己作了一個我是騙子的廣告?
那位經辦人還告訴他,如果沒有12萬元,放在廠里的8萬元也拿不走。事態已經嚴重到了末了一刻,跟廠家還沒有開始合作就有了不愉快,雖然這也在情理之中,但是以后呢?會不會有更多的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?想到這里,胥定國作出了一個更加大膽而冒險的決定:找一個家工廠合作生產。
臭氧技術是一個成熟的技術,在世界發達國家已有了幾十年的應用。在國內工業應用也較廣泛,只是用于民用產品的不多。在國內有一些生產廠家生產消毒機,但沒有確定的市場細分定位,所以很多也沒有得到推廣。
讓胥定國高興的是,廣東的這個廠家負責人李教授60多歲,擁有多部學術專著,他從事臭氧民用技術研究開發已多年,并在中山建有規范化的生產基地。近年來,利用臭氧技術開發的民用健康產品一直銷往發達國家。在和李老進行溝通交談后,雙方一拍即合,決定優勢互補,結成合作伙伴。共同生產“百事特果蔬脫毒機”。
與此同時,胥定國開始辦理百事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,申請了生產許可,辦理質量、衛生、家電等相關檢驗證書。就在他焦心的時候,6月22日,個代理商從臺州來到了廈門。這個人叫余光華,曾在公安局當特警,后來辭職下海做生意。當他在雜志上看到這篇文章,打過一次電話后,就直接到了廈門。了解了產品的性能以后,余光華當即交下了4萬元錢,作為定金。胥定國充滿歉意跟他解釋說:因為要貨的人多,廠家的產品要過一星期才能運到,今天不能及時發貨。余光華很爽快地說:沒關系,反正我還有4萬元沒有給你,我回到家后就給你寄來,你收到款了再給我發貨。胥定國問他:你為什么這么放心我?就不怕我沒有貨發給你騙了你?余光華像老朋友一般拍著他的肩說:老弟,你是一個干大事的人!我看人很準,你不可能為了區區4萬塊錢而丟失全中國的市常更不可能因為4萬元就賣掉人格。聽了他的話,胥定國很是感動。
回家后,余光華很快匯來了4萬元,一共8萬元進貨拿下臺州市的代理權。拿到這8萬元,胥定國松了一口氣,他把它全部投進了工廠之中。有了供貨的保障,緊接著,成都代理商曾世昌、南京代理商何垠、山東東營代理商陳慧琴、吉林市代理商柴麗華等先期20多家代理商的貨陸續發出。
南京的經銷商在次進貨500臺后,以后的每月進貨都在300臺左右;山東的陳慧琴35歲,從一個油田工人下海經商。次進貨,她連廈門都沒到,面都沒見就匯來4萬元錢,進貨200多臺,幾天時間就銷完了,又要了250臺。2002年11月,她拿到了一個7000臺的團購大單,先付了50萬過來后要胥定國先將全部貨發過去,余款約定2月后結清。這是胥定國當時接到的較大一張訂單,也是胥定國辦公司以來的較大一次風險,胥定國有了猶豫:發貨,有可能傾家蕩產,不發貨有可能從此做不了大事。咬一咬牙,他還是按時發了貨。還沒到約定的二個月,對方如數打來了余款。胥定國說,她都敢先相信我,通一個電話就打款來,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她呢。如果大家都不能以誠相待,誠信又怎么建立?
胥定國也未能幸免,銷售的數量在漸漸萎縮。眾所周知,作為臭氧技術的脫毒機,它的核心就在于臭氧量的含量和純度。臭氧量過小,不能達到脫毒的目的,臭氧量太大而又會因為它的純度不高而在使用時對人體造成傷害。從初的蔬菜脫毒機到后來的第二代,第三代產品,胥定國經過不斷地改進,提高臭氧純度,使產品質量趨于不錯。加入到價格戰,就意味著要以產品質量為代價,這是他不愿意做的。于是,他投入精力開拓國外貿易市場,想因此而有轉機。
就在這時,一位在廈門做汽車運輸的朋友找到他,希望與他合作。朋友在廈門做貨運已有十多年,在廈門有很好的口碑和信譽,在這個行業也有名氣。考慮到蔬菜脫毒機市場的利潤已越來越薄,市場銷量也越來越小,而現代物流業是將來發展的趨勢,也是一個投資熱門的產業,胥定國動了心,決定換個行業求發展。
可是,事情卻并不像他想象的順利。合作的第二個月,公司就出了二起車禍,車翻了損失了貨物不說,司機也受了傷住進了醫 院。禍不單行,這起事故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,一位司機在運貨途中修車時,因為大意,又出了事故。這些提心掉膽的事還沒有過去,公司因為家族制的管理所帶來的弊端和意見分歧更讓人累心。到這個時候,胥定國才意識到自己當初貿然投資的盲目。于是,他果斷地提出退股,并愿意承擔一些損失。畢竟是同鄉好友,相互理解,終好說好散。可是拿進去的110萬元,只退了30萬,剩下的部分,朋友答應有錢即給。
也就是在這個時候,由于受非典的影響,脫毒機產品市場需求回升,各地代理商來電急需大量機器。這時他才恍然大悟:自己舍近求遠去尋找能長期項目,而有市場潛力,有生命力的項目原來就在自己手中。
智者培根說:“機遇老人次給你送上的是他的頭發,如果你一下子沒抓住,再抓就只能碰上他的禿頭了。幸遇良機,就要及時把它抓住,一旦錯過,連朱庇特也無法將它追回。”
故事中3元到萬,這中間的距離簡直讓人想都不敢想,可是故事的主人公就讓傳奇發生了,希望大家在閱讀時能在其中受益!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自己的致富夢。
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