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7/27 9:41:55 作者: 來源:創業社區
魯袁琳1964年出生于武漢市江漢區一個普通工人家庭。8個月大時患上的小兒麻痹癥,讓這個剛出世女嬰的左腳再也無法彎曲。懂事后,她知道自己與別的孩子不同,于是發奮讀書。然而,她的付出并沒有得到回報,1983年高考時,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武漢一所名牌高校,體檢時由于殘疾被學校拒之門外,父親覺得愧對自己的女兒,決定提前退休,讓女兒頂職,可廠里以她是殘疾人再次拒收。命運將她逼向了絕望的邊緣。幾經周折,她只得在街道辦的冷飲店里做冰棍,兩年后,冷飲店虧損,她遭遇了下崗的厄運。
第一次創業,“收獲”的是離婚
一次次的遭遇,一次次的挫折,讓這個殘疾女孩痛苦不已,就在她對未來的人生感到絕望時,她從一篇《創造幸運》的文章中受到了啟發:與其黯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,不如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,通過挑戰的勇氣,創造幸運的人生。魯袁琳發誓:“我不能這樣過一輩子,要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,我要去拼搏!”
1987年春天,魯袁琳路過一家商場,發現那里在出售毛線編織機,生產商邊出售邊做示范,師傅們將一根根毛線編織成一件五彩斑斕的毛衣,令她羨慕不已。她一下子著了迷,仿佛今生與絨線有緣。于是,她決定要學習編織技術。一連七天,她吃完飯就往商場里趕,拿著筆記本記著師傅們怎樣計算工藝、倒紗、調試密度、編織、縫合、整燙。對每一個環節和步驟認真學習,深刻領會,從不放過。在師傅手把手的教授下,她編織的第一件紅色上衣處女作問世,穿著自己親手編織出的毛衣,她心花怒放。
魯袁琳認準了編織這條路,她花了3000元錢買回一臺編織機,又瘸著腳去新華書店買回一本毛線編織技巧的書在家邊看邊實踐,第一件毛衣是為媽媽織的。為了找客戶,一開始,她為左鄰右舍的鄰居義務編織,并讓她們多提出一些寶貴意見,鄰居見這個殘疾女孩真誠、執著,紛紛穿著她織的毛衣為她做廣告。兩天后,就有兩位顧客找上門來,魯袁琳第一次捧著自己掙來的50元錢時,興奮得流下喜悅的淚水。
這以后,她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來,與此同時,她也收獲了愛情。
1990年,女兒兩歲時,魯袁琳在家中僅有的6平方米的房子里開起了毛線編織店,為了在毛衣的花樣款式上更新,她常常利用空余時間背著女兒去商場,在繁華的街道上仔細留心行人穿的好看的毛衣款式,將那些花樣圖案、顏色搭配一一記在本子上,再反復嘗試。
對生活的熱愛,對事業的執著,加上執忱的服務,生意漸漸火起來。沒過多久,一臺編織機已滿足不了顧客的要求,于是,魯袁琳又購買了一臺,并請了一個幫手。就在她對自己的前景看好時,一場大火將她所有的希望化為灰燼。那天,她背著女兒去漢正街購毛線,丈夫的弟弟在家做飯時,煤氣泄漏著火,兩家合住的40多平方米的平房和她的兩臺編織機以及為別人加工的毛衣全部燒光,魯袁琳回家時目睹慘景,一下子昏倒在地……
就在魯袁琳還沉浸在痛苦之中時,一份離婚協議書送到她手上。一個接一個的打擊,像滅火器一樣一次次地澆滅了她心頭的希望之火。寒風中,她背著女兒去江邊準備結束此生。走到江漢關鐘樓下,震耳的鐘聲撞擊著她的心,她停下了腳步,聽著洪亮的鐘聲,不由想到:這座鐘百年來經歷過無數風風雨雨,但它從未停歇,一直隨同日月的變換發出它有力的聲音,而我卻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想到了輕生,這是多么可恥的事啊!她馬上打消死的念頭,又一次告誡自己:“活著就是勝利!”
第二次創業,背負的是債務
魯袁琳帶著女兒,帶著丈夫分給她的5000元錢的債務,租了一間破舊的屋子,白手起家,第二次創業。
她的遭遇和不屈的精神感動了一些老顧客,幾位姐妹湊了一萬元錢送到她手中。魯袁琳感激地對大家說:“謝謝你們在我人生最艱難的時候幫我一把,這筆錢我日后加倍償還。”
第二天,魯袁琳去商場購回一臺編織機,為了早日還債,她白天接活,晚上編織,每天只睡3個小時。那晚她太困了,腳都顧不上洗,倒床就睡,不知過了多久,一陣疼痛將她痛醒,她開燈一看,腳趾上鮮血直流,一只肥大的老鼠正在床下虎視眈眈地望著她。
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,魯袁琳咬牙堅持了下來。她始終堅持誠信第一,質量第一,編織不偷工減料,花樣不斷更新,按時完成顧客加工的衣料,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。1996年,她又增加了3臺編織機,請了3個幫手。
{pages}就在這時,她突然接到通知----市里修路,出租房要拆,這對于她來說又是一個致命的打擊,好不容易在這里贏得了人氣和人脈,如果搬到另一個地方,就意味著她又要從頭開始。但修路是大事,不搬不行。無奈之中,她只有在一個深巷里租下一間房,每天將編織機搬到老地方露天編織。時值隆冬,她拖著殘腿和姐妹們在寒風中站了近2個月,臉凍得像爛茄子,一雙手被風吹得裂出深深的血口。此情此景令老顧客們感動不已。
開店當老板,殘疾女子成了編織大王
魯袁琳與命運較量,艱苦創業的故事一傳十,十傳百,很多顧客慕名從武昌和漢陽趕來漢口,有的是要與這位堅強的女子交朋友,有的是前來拜師學藝,更多的是送來毛線讓她編織,照顧她的生意。魯袁琳總是滿臉笑容地接待四方來客,讓每位來者滿意而歸。這其中有幾位同是殘疾人,她們無錢投資,魯袁琳就將這些姐妹安排在自己店里,手把手地教她們學藝,并鼓勵她們學好技術自己開店。
到2000年,魯袁琳已擁有15臺編織機和14個幫手,已基本形成一定規模。但她不滿足于現狀,為了形成毛線出售到加工一體化,她又將掙來的錢投資辦了一個毛線專賣店,并成為外地某大公司在武漢的毛線代理商。為了維護顧客的切身利益,她從不進劣質產品。一次一商家上門推銷,魯袁琳在檢查時發現毛線的純毛沒達到標準,便將產品拒之門外,那位經銷商見她識貨,在價格上跌了一半,魯袁琳堅決地說:“即使你一分不要,我也不會接收,這么多年來,我就是靠誠信才贏得這么多顧客,我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。”經銷商見實在蒙不過她,只好灰溜溜地走人。
魯袁琳一直夢想找一繁華的地段開一家具有一定規模的形象店,經過幾個月的尋找,2004年7月終于在青山建設二路找到理想的店址,于是她以4萬元的轉讓費和20萬的投資,讓一個120平方米、裝修具有一定的品位、品種齊全的絨線專賣店誕生了。店里四周櫥窗內擺放著七彩斑斕的毛線,中間掛著編織的各式樣品毛衣,前來購線和上門加工的顧客絡繹不絕。她終于實現了多少年的心愿,并將店面取名“夢琳絨線”。
如今,她擁有三家毛線店,30臺編織機,27名幫工。從殘疾下崗職工到女老板,魯袁琳感慨萬千:誰都會遇上困難,與其怨天尤人,不如奮起進取,只要活下去,日子總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。魯袁琳下一個目標,是計劃在各城區開連鎖店,讓更多的殘疾人和下崗職工重建生活夢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