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企業管理落后,歸根結底是落后在“頭”上,是觀念上的落后,是認識上的落后,企業管理的“營養不良”,導致中小企業罹患“蛋白質缺乏癥”,即“管理理念缺乏癥”。要此癥,需要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,強化企業管理理念。
,“頭”里都有理念,差別在于正確與否。
當企業只有一個人在打理時,老板既是決策者也是執行者,既是管理人員又是普通員工,這時管理很簡單,老板一個人說了算,天馬行空,獨來獨往。當企業人員增多了,老板已經從“運動員”升任為“教練員”,有時還要兼任“裁判員”,管理就相對復雜了。當企業規模增加到“多層”管理的時候,管理理念的隨意性越來越少,管理理念的科學性、規范性要越來越強化。管理理念影響管理行動及結果,企業行動和結果反映和檢驗管理理念是否正確和。“要想裝滿口袋,先要充實腦袋”。中小企業高度重視“頭”里的理念的正確和科學。
第二,“頭”里的理念正確了企業才能生存發展
陳舊的、錯誤的理念也存在于一些業績尚好的企業管理者中,他們對暫時取得的成功沾沾自喜,進而自滿,墨守成規,固步自封。他們認為,我的效益如此之好,若非有優良的管理,何有如此業績。殊不知市場經濟有不依人們的主觀愿望為轉移的規律,“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”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沒有理念的改變就不會帶來企業經營狀態的改變,這是興衰交替的改變。
第三,從“頭”開始就是從“頭頭”開始
一般中小企業的老板是企業的“頭頭”,施行聘用制的總經理也是企業的“頭頭”。作為較高管理者的“頭頭”,是企業的主宰,管戰略、管方向。“頭頭”要做到今天考慮明天可能發生的事,及時做出決策和準備,預見將來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使企業適應明天市場的新要求。為達到這種目標,“頭頭”他所轄之企業內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體系。企業管理,理念為先;企業好壞,“頭頭”至關。
對于正在迅速成長的中小企業來說,從“頭”開始,下大力氣扭轉戰略思維欠缺、執行力不到位、內部管理粗放、市場拓展乏力、質量管理體系虛空等管理弱點,創新企業管理理念并形成個性化,逐步將企業文化、職業技能、思維模式、管理理念等內容“移植”、“嵌入”員工心中,逐步改變其陳舊、不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的心智模式,形成合力,推進企業發展。
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