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企業經營的好壞與它的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,好的管理才能戴亮企業走向更加輝煌的高度,才能在競爭中屹立不倒。那么管理企業有哪些好的方法呢?也許我們可以在下面的幾個小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。
一、改變心智模式創新企業經營管理
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任務是合理地組織生產力,使供、產、銷環節相互銜接,密切配合,人、財、物各種要素合理結合,充分利用,以盡量少的活勞動消耗和物質消耗,生產出更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。那么如何創新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呢?請看如下故事:
曾有人做如下實驗:將一只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進同一池子,用強化玻璃隔開。初,鯊魚每天不斷沖撞那塊玻璃,奈何只是徒勞,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放一些鯽魚在池子里,所以鯊魚也不缺獵物,它只是仍想到對面嘗試美味,每天仍不斷沖撞玻璃,它用盡全力,但每次都傷痕累累,持續了好一段日子,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,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。后來,鯊魚不再沖撞那塊玻璃了,對那些熱帶魚也不再在意,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,然后敏捷地狩獵,好像重拾起兇狠霸氣,但這只是假象。末了,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,但鯊魚卻沒有反應,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熟視無睹,甚至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,它也立刻放棄追逐。實驗結束了,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懦弱的魚。
啟示:心智模式的改變是較大的改變。過去的印象、假設、陳見,一旦在潛意識中定型,形成思維定勢,就很難克服。所以,嘗試、質疑和冒險精神,不僅科學研究需要,經營管理上也需要,打破陳舊的束縛人性的管理模式,創造一種富于人性、創造力發揮的企業文化環境,是企業發展的,也是企業壯大的。
二、品質沒有折扣嚴格產品質量管理
產品的質量決定了產品的生命力,不能滿足品質規定的產品也即不良品,一個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決定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。那么如何做好產品質量管理呢?
這是一個發生在二戰中期,美國空軍和降落傘制造商之間的真實故事。當時降落傘制造商生產的降落傘良品率已經達到了99.9%,但是美國空軍卻對此企業說NO,他們要求所交降落傘的良品率達到。于是降落傘制造商的總經理便專程去飛行大隊商討此事,看是否能夠降低這個水準?因為廠商認為,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已經接近不錯了,沒有什么必要再改。當然美國空軍一口回絕,因為品質沒有折扣。
啟示:許多人做事時常有“差不多”的心態,對領導或是客戶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,也會覺得對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滿,認為差不多就行。我們應該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想一想,買回的饅頭里吃出一根頭發,什么滋味?也許你會說,10萬(或10億)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頭發,無需大驚小怪。看了這些數據,我們肯定都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做到.因為我們是生產者,也是消費者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義,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換口飯吃。
三、搭建“責權利”平臺加強員工自我管理
員工管理是從員工個體的角度看待人力資源管理問題。如何分析員工的個性差異和需求差異,并使之與企業效率相結合,從而較大限度地激勵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,達到人與事的不錯配合,這是員工管理的中心內容。
有七人同住,每天共喝一桶粥,粥每天都不夠。起初,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,每天輪一個。每周下來,他們只有在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是飽的。后來他們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,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,賄賂他,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。互相攻擊扯皮下來,粥吃到嘴里全是涼的。末了大家一致拍板:輪流分粥,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末了一碗。為了不讓自己吃到少的,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,就算不平,也只能認了。從此大家相安無事。。
啟示:管理的真諦在“理”不在“管”。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像“輪流分粥,分者后取”那樣合理的游戲規則,讓每個員工按照游戲規則自我管理。游戲規則要兼顧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,并且讓個人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統一起來,責任、權利和利益是管理平臺的三根支柱,缺一不可。缺乏責任,企業就會產生懈怠;缺乏權利,管理者的執行就變成廢紙;缺乏利益,員工就會積極性下降,消極怠工。只有管理者把“責、權、利”的平臺搭建好,員工才能“八仙過海,各顯其能”。
管理企業是一項非常值得研究的學問,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收獲更多。只有管理經驗的提高才能讓企業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。
相關資訊